缘山刻木,守艺琢心
🔘丨自1991年起,吴纯清已经与“木”相处了30多年,他令一段段废弃的木材生出“花”来,而这些木雕也搭建起了吴纯清和员工们的幸福生活。(摄影 张和勇)
“君问归期未有期,巴山夜雨涨秋池。
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。”
李商隐一首《夜雨寄北》传颂千年,让古今无数文人志士在未见巴山之时便对巴山产生了缱绻的依恋。
巴山山脉西起嘉陵江谷,东至湖北武当山,虽不及秦岭高峻,但巴山与秦岭一样危峰如林,千崖万壑,是陕南与川北之间的一道天然屏障。对于久居平原的人来讲,恐怕唯有先认识了大巴山,才能真正认识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子民,认识他们如何与山相依、与木为友。
穿过道路崎岖险阻的大巴山东段,我们来到了巫溪,在县城以西约40公里的文峰镇,见到了一位与“木”结缘半生的人。
文丨《三月风》记者 吴丽君
▍巫溪文峰木雕
在雕刻技艺上,吴纯清将中国南方的浮雕技术与巫溪传统木雕工艺相结合,采用深浅浮雕、圆雕及多次镂空雕法,既凸显绘画线条的流动美,也保留木雕的刀工特色。
(摄影 张和勇)
“雕龙画凤”
吴纯清从裤兜掏出一把小巧的木梳,在自己茂密的头顶快速梳了两下。这是他多年的习惯,以便随时进行保健——梳梳头发、刮刮筋络,也方便向客户展示产品。
吴纯清是重庆市龙凤工艺品有限公司的创始人,正高级工艺美术师,与木头打交道已经30多年。30多年里,他做得最多的事便是“雕龙画凤”,这门手艺不仅成全了他的创业梦,也成全了周边数十位残疾人的就业与生活。
1965年,吴纯清出生于巫溪县塘坊镇,3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留下腿部残疾。高中毕业后,为了自谋出路,吴纯清试着做过瓦工、裁缝、修理工,但都因不适合自己作罢。1991年,吴纯清转学木工,因为身体不便做搬搬抬抬,便到一个木雕工艺品厂做学徒,专门学细木工,尤其是木雕。自此与“木”结缘。
做力气活不方便,但吴纯清学木雕悟性高,能坐得住板凳,没用两年,就成为所在车间的技术骨干,后来当上了聘用制厂长。如同电视剧里的剧情,20世纪90年代,吴纯清带着这个不大的乡镇民营厂一股脑投进市场的大潮,什么好卖做什么,做过木梳、家具,也做过不少骨灰盒。尽管十分努力,随着厂子搬迁,吴纯清还是失业了。思前想后,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。
2003年,吴纯清把自己家变成了车间,开始招徒弟办自己的厂。吴纯清清楚记得,在大门一边,他挂起自己亲手书写的“龙凤木梳厂”厂牌,自此“龙凤”这个牌子成了他生命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。
作为寓意吉祥的传统图腾,龙、凤是中华民族无法被忽略的文化徽记,吴纯清以“龙凤梳”作为自己的主打产品,除了考虑产品销售问题,还因为他一向偏好传统文化,希望在产品设计中将本土的文化特色原汁原味呈现出来。
为了守住“传统”,吴纯清坚持厂内产品一律保留手工雕刻,即便是一把简单的梳子,从开料到成品,也要经过传统手工艺粗打、细磨、粗雕、细刻等数道工序,确保梳子的形体清新、面色典雅。在梳子之外,吴纯清还设计、经营了饰品、根艺、家具等上百种产品,与一众旅游景区合作销售。
20年过去,吴纯清公司2022年销售额已经达到2600多万元,而这其中,有超过一半来自那一把把不起眼的木梳。
用木之道
有人说“中国人的建筑史,是用木头写成的”。梁柱、斗拱、飞檐、榫卯,无不显示出中国人对木构充分的理解和淋漓尽致的运用。实际上,不仅是建筑或家具,中国人对“木”的情感早已沁入民族文化之中。
“木”来自自然,能够在四下无人处安静蓬勃地生长;“木”轻盈、耐用,却不求恒久,易于在水火中殒身。
梁思成先生讲中国建筑“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之观念”,而是“安于新陈代谢之理,以自然生灭为定律”。“木”的生命气质与中国人“天人合一”“顺其自然”的精神追求恰为契合,也与生活其中的百姓和日夜为伴的工匠相互渗透着。
作为重庆市第一森林资源大县,巫溪县地处大巴山深处,东侧紧邻湖北省神农架林区,境内气候温润、森林茂密,林地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超过80%,为木制品手工艺发展提供了便宜条件。
在文峰镇,民间木雕技艺惯常经父子或师徒代代相传,应用广泛而历史悠久,吴纯清的老师便是当地有名的民间木雕师曾明轩。随师傅学艺,吴纯清十分刻苦,但他不满足于当地的木雕技艺,白天工作结束后,常常还要寻书本自学,接近凌晨才睡觉。久而久之,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木雕特点。
一把把不起眼的手工木梳,不仅是文峰当地木雕技艺的再现,更体现着吴纯清对一门手艺的坚守和传承,是他带领一批残疾人创造美好生活的最好见证。(摄影 吴丽君)
雕木如做人。要总结自己的木雕技艺,吴纯清总是把“选材多样”放在第一,他用得最多的木材当属果木。市面上的其他木雕产品,尤其是木梳,用的多是进口木材,如玉檀木,而吴纯清的产品多用桃木、黄杨木、梨木、枣木、杏木等,这里面其实大有文章。
老果树生长慢,质地坚韧,纹理自然、细腻,硬度适中,木体清香,雅致不俗。在巫溪,“山高峡深一线天,九山微水一分田”,脆李、冬桃为代表的特色经济果木林是当地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当果树进入衰老期,无法再结果,果农便需要重新栽植或嫁接,而采换下来的果木便可以变废为宝,根据木料的大小质地做各式各样的实用品和艺术品,就连废料也可以锯成木屑制作香包、睡枕、菌类原料等。
取材当地,因“木”制宜,物尽其用,便是吴纯清的用木之道。
吴纯清与木头打了半辈子交道,哪块木头应该做什么,他一打眼便尽数了然。在技艺上,他将中国南方的浮雕技术与巫溪传统木雕工艺相结合,采用深、浅浮雕,圆雕及多次镂空雕法,既凸显绘画线条的流动美,也保留木雕的刀工特色;图案设计亦取材当地人文景致,通过大量写生,创作出既有文化底蕴又有浓郁乡土生活气息的产品样式。
2019年,文峰木雕工艺被列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。吴纯清作为文峰木雕工艺代表性传承人,正式肩负起传承这项传统工艺的使命。
薪火相传
刻刀嚓嚓,车间里,几位残疾雕刻师傅伏在案前静心工作,一把把刚雕刻完的木梳就放在手边、桌旁和墙边的竹筐里。他们是吴纯清培训后留在公司的。近5年里,吴纯清为附近乡镇的贫困户及残疾人进行免费培训,前后共计400余人,其中残疾人就有375人。培训后,一部分留到公司,一部分由吴纯清推荐到外地工艺加工厂。现在,公司69名员工里有21名是残疾员工,3人正常在厂上班,其余就居家工作。
“我希望他们能有一技之长,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价值。”因为自己经历过迷茫的日子,吴纯清更能设身处地理解其他残疾朋友,也愿意尽自己努力给予帮助,把手艺教给他们。
同样跟着吴纯清学手艺的,还有女儿吴娟。吴娟今年32岁,从重庆师范大学毕业后便回到家,与父亲一起打理公司。从3岁起,吴娟便看着自己的家变成车间,看着父亲将桃木、杏木等常见木材变为精美梳子、家具,走过高低起伏的创业之路。见证了这些,吴娟对父亲除了敬爱,还有敬佩。
“猫宠梳”的成功推出让吴纯清和吴娟看到了新的市场潜力,也让父女两辈人在木雕技艺的探索中达成了更多默契。(摄影 张和勇)
吴娟在大学学的是绘画专业,熟悉工艺美术,因此主要从事产品设计工作。加入父亲的公司,吴娟更倾向于拓展父亲没有涉足过的领域,琢磨市场需求和流行趋势,在设计上植入现代文化元素,甚至探索国外市场。这给公司带来了新的活力,也提醒了吴纯清要与时俱进。
随着直播带货的兴起,吴纯清的梳子也走进了直播间,走向了短视频平台,这在疫情期间为公司带来了不少订单。“像我手上这种小一点的梳子,就很适合放在手包里面,女生平时出门非常易于携带,两种颜色,棕色的是桃木,黄色的是黄杨木……”吴纯清本人也偶尔出出镜,展现一下自己的雕刻手艺。
2021年,吴纯清带着员工加入“微笑计划”,为了创作出更年轻化的文创产品,选择了当下受欢迎的宠物手办市场,由专业设计师设计建模,推出了以猫咪为型、主打情绪疗愈的猫宠木雕产品,在重庆市残联开展的“微笑集市”上,受到许多年轻消费者的喜爱。2023年4月,“猫宠梳”还在“好客山东”2023年全国桃木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得了铜奖,对吴纯清和他的员工们来讲,这是一种全新的鼓励。
下班时,几位残疾人慢慢走出车间,吴纯清和健全员工都会扶一把、搀一下。“服务社会”是企业文化也是手艺人的初心,吴纯清和员工们身体力行,共同实践着这个庄重承诺。(摄影 张西蒙)
一方水土养一方人。在大巴山,在巫溪,在文峰镇,吴纯清与他的员工们保守着当地人硬朗、坚毅甚至固执的精神气质;坚守着传统文化,也力求开拓创新;传承着经典工艺,也创造着可以与人、与自然“共享”的美好生活。
来源丨中国残疾人杂志社(ID:zgcjrzzs)
编辑丨张帅
★转载请注明来源